中器寄語
每周行業“碳”秘精選環保熱點資訊,涵蓋新聞速覽、政策解讀、市場洞察、技術前沿及中器動態五大板塊,助您迅速精準把握行業趨勢與機遇。分享中器在環保領域的最新動態或成果亮點,彰顯智造活力,擔當新質使命。
一 新聞速覽
精選本周環保行業熱點新聞,一分鐘快速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01|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1月14日至15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2025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總結2024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研究分析當前面臨形勢,安排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
會議強調,2025年是全面落實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深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一年。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準確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工作方針,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更加有效防控生態環境安全風險,更大力度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持續改善,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加快形成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為導向的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
02|生態環境部召開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工作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
1月1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生態環境部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工作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實施2025年工作要點》和《2025年中央本級能力建設項目清單》。會議強調,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資金投向,系統推進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實施,統籌安排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抓住“兩重”“兩新”政策機遇,將“項目大謀劃、謀劃大項目”和“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統籌結合,優先支持一批跨區域、跨流域、多要素協同治理的重大標志性示范工程。
03|四部門聯合印發,健全碳足跡管理體系
1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發布《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團體標準推薦清單(第一批)》,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加快提升工業產品碳足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碳足跡管理體系,促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清單》堅持系統推進、急用先行的原則,共推薦15項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團體標準,涵蓋鋼鐵、鐵合金、乙烯、陰極銅、鉛錠、鋅錠、工業硅、水泥、石灰、平板玻璃、陶瓷、鋰離子電池、手機等工業產品,為企業、機構提供統一規范的規則標準,支撐引導企業低碳改造,促進產業鏈和供應鏈轉型升級,增強綠色低碳競爭力。
04|1月下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發布
1月15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及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月下半月(1月16日—31日)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1月下半月,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北部以優良為主,局地部分時段可能出現輕度污染,長三角區域、汾渭平原、華南區域、西北區域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局地出現中度污染,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中南部、東北區域、西南區域大部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局地可能出現重度污染。
二 政策解讀
針對本周環保相關政策文件,深入解讀和分析,快速掌握政策影響與機遇。
《關于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
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生態環境部《關于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意見》明確了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聚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筑牢生態安全底線、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目標任務,分級分類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成果,久久為功建成若干各美其美、群眾滿意的示范樣板,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積累經驗、樹立標桿。
《意見》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國家層面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突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協同推進長江、黃河流域高水平保護,聚焦解決跨省共性問題,加強區域綠色發展協作,深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形成各具特色的美麗中國建設布局。
上海作為全國先行者,聚焦解決民生難題開辟節能減碳新路徑新模式,以有形之手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精準調控。中器深耕環保領域三十余載,堅守初心使命,以上海為中心輻射長三角乃至全國,致力打造多個智慧城市建設新范式,堅定不移創新驅動生態經濟效益雙提升。
三 市場洞察
環保行業的市場趨勢分析,提出針對性市場洞察建議。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公開征求意見
1月14日,商務部流通發展司發布,根據商務部相關行業標準項目計劃,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編制完成《再生資源綠色回收規范(征求意見稿)》《“互聯網+”回收服務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廢塑料回收指南(征求意見稿)》行業標準,現公開征求意見。如有意見可填寫意見反饋表,于2月13日前將意見以電子郵件形式反饋至中國物資再生協會。
《再生資源綠色回收規范》規定了再生資源綠色回收的通用要求、收集要求、運輸要求、貯存要求、分揀要求、包裝要求、管理要求和信息管理要求,描述了對應的證實方法。適用于指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廢鋼鐵、廢紙、廢塑料、廢有色金屬、廢輪胎、廢玻璃、廢舊紡織品、廢木材等生活及生產源再生資源的回收活動,其他品類可參照執行。
《“互聯網+”回收服務管理規范》規定了再生資源的“互聯網+”回收服務平臺條件以及服務規程、經營管理與人員、服務評價與改進的要求。適用于廢金屬、廢紙、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廢舊紡織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再生資源“互聯網+”回收服務的管理以及監督評價,其他品類可參照執行。
《廢塑料回收指南》給出了廢塑料回收的總則,提供了分類回收指導目錄、廢塑料品種分類、材質鑒別和質量分級方法等方面的指導。適用于經初步分類收集,但未進行精細分揀、粉碎、清洗、造粒等環節的廢塑料的分類和質量分級。不適用于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廢塑料以及可降解塑料。
四 技術前沿
介紹最新技術成果和創新應用,展示低碳環保創新活力。
2024年度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1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4年度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一、“國和一號”示范工程成套技術裝備:基于該項成果的“國和一號”示范工程1號機組于2024年9月實現首次并網發電,為我國自主核電型號“國和一號”批量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海基二號”深水導管架平臺:該項成果于2024年9月在南海流花11-1/4-1油田建成投用,為我國深水海域油氣資源的經濟高效開發開拓了新道路。
三、煤礦10米超大采高綜采技術裝備:基于該項成果的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于2024年3月在陜西曹家灘煤礦建成投運,為煤炭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安全、高效、綠色、智能開采提供了范本。
四、80米級水深海上風電自升式綜合勘測平臺:成果應用于山東半島、浙江蒼南和福建寧德等海上風電項目,有效提升了勘察分析效率和精度,對保障深遠海風電工程的勘測設計和施工運維具有重要意義。
五、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該項成果突破了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和工藝難題,在核心材料體系、系統集成、安全防控等方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并在廣西南寧、湖北潛江鈉離子儲能電站項目成功應用,有力推動了我國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邁向新臺階。
六、高電壓大容量電力電子構網型技術裝備:基于該項成果形成的35千伏/50兆乏靜止同步調相機、電網側帶超容靜態無功補償裝置、±500千伏/4500兆瓦構網型柔直等系列裝備,已成功應用于福建霞浦柔直、西藏電力保供專項等重大工程,為推動大規模清潔能源基地開發提供了堅實支撐。
七、新型高效3000標準立方米/小時堿水制氫裝置:基于該項成果的3000標準立方米/小時新型堿性電解水制氫裝置,已于2024年11月成功應用于興國鑄業30萬立方米/天綠電電解水制氫-儲氫-450立方米高爐富氫冶煉示范項目,有力推動了我國綠氫全產業鏈貫通。
八、大中型水輪發電機自主可控智能勵磁系統:該項成果開發了智能化勵磁系統網絡結構、高冗余分布式控制架構、一體化在線監測系統,提高了勵磁系統智能化程度及安全可靠性,實現了大中型水輪發電機勵磁系統軟硬件產品全面自主可控。成果應用于葛洲壩水電站和三峽水電站,為安全運行發電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煤直接液化制備航天煤油成套工藝:該項成果開發了以煤炭為原料通過直接液化技術制備高熱值液體火箭推進劑的成套生產工藝,產品在比沖性能、冷卻特性、流阻性能、燃燒特性等方面與石油基航天煤油一致,可以實現現役石油基煤油的有效替代。基于該成果制備的煤基航天煤油于2024年11月作為主燃料成功應用于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對于保障我國航天煤油燃料來源多樣化具有重要意義。
十、630兆瓦燃煤機組摻氨發電技術:基于該項成果的廣東臺山630兆瓦燃煤機組于2024年10月完成特定工況20%比例摻氨燃燒工業應用,為我國燃煤機組源頭減碳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
五 中器動態
中器身躬力行,分享最新動態。
01 99%以上為甲流,中器緊急提醒!
近期,流感高發,中國疾控中心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流感病毒陽性率持續上升,其中99%以上為甲型H1N1流感亞型。甲流來襲期間,奧司他韋成為有效藥物,銷量激增導致供應緊張。恐慌囤藥后,往往帶來家中過期藥物堆積難題。據藥監部門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過期藥品總量高達約1.5萬噸,若以載重5噸的大卡車運輸,至少需要3000輛才能承載。
過期藥品=危廢,過期藥品是指在藥品有效期內未被使用的藥物。根據我國《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的相關規定,家庭生活中的廢棄藥品已被歸為生活垃圾中的危險廢物。
02 為何這種 “液體黃金” 全世界瘋搶?
1998年“地溝油事件”,令全國嘩然人們“談油色變”一度成為老百姓餐桌上揮之不去的夢魘。大眾口中的“地溝油”實則是各類餐廚廢棄油脂的俗稱,即Used Cooking Oil--簡稱“UCO”,根據來源與用途不同,可細分為餐飲廢油、地溝油、泔水油、煎炸老油、抽油煙機凝析油等。
UCO作為原料油可被轉化為生物柴油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燃料,是世界歡迎的“減碳明星”:
· 燃燒更為清潔
能顯著減少排放中的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顆粒物等,對改善空氣質量、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具有積極意義;
· 可獲得ISCC EU認證
被獲準進入歐盟能源市場的“液體黃金”,其“含科、含綠,含金”蘊藏巨大經濟與環保價值,ISCC EU認證是進入歐盟能源市場的強制性認證,適用于包括UCO及生物柴油等在內的生物能源產品。
03 預告來襲!《中器·時節韻律》新欄目,帶你領略二十四節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