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器寄語
每周行業“碳”秘精選環保熱點資訊,涵蓋新聞速覽、政策解讀、市場洞察、技術前沿及中器動態五大板塊,助您迅速精準把握行業趨勢與機遇。分享中器在環保領域的最新動態或成果亮點,彰顯智造活力,擔當新質使命。
一 新聞速覽
精選本周環保行業熱點新聞,一分鐘快速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01|《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發布
11月4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方案》的發布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改革舉措,對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方案》提出了排污許可核心制度建設實施路徑;明確了深化排污許可制度改革路徑;夯實了固定污染源“一證式”管理路徑。以“一證式”管理為手段,聚焦排污單位、管理部門、社會公眾三方責任,推動構建環境治理責任體系。
02|《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4年度報告》發布
11月6日,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 2024年度報告》,旨為全面反映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政策行動和工作情況,向國內外介紹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成效。《年度報告》全面介紹了2023年以來各領域各部門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措施和重點工作的成效,梳理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新部署新要求,展示了中國減緩、適應氣候變化、全國碳市場建設、政策體系和支撐保障以及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等方面的進展,并闡述了中方關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的基本立場和主張。
03|《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發布
11月7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旨在為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全面準確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開展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協同治理,全鏈條提高治理成效,降低全社會土壤污染治理綜合成本。《行動計劃》總體目標是到2027年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同時針對工礦企業和已污染土壤設定3項指標,具體是指: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整改合格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以上,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 政策解讀
針對本周環保相關政策文件,深入解讀和分析,快速掌握政策影響與機遇。
我國有了能源法!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11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三十七號主席令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能源法為了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適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根據憲法制定。
能源法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實際,適應能源發展新形勢,就能源領域基礎性重大問題在法律層面作出規定,是能源領域的基礎性、統領性法律。能源法共九章,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能源規劃、能源開發利用、能源市場體系、能源儲備和應急、能源科技創新、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等。能源法所稱能源,是指直接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以及電力、熱力、氫能等。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能源法對于進一步夯實能源行業法治根基具有深遠意義。中器矢志不渝投身清潔能源發展,躬身研發迭代綠色新能源技術,提質增效助推綠色低碳轉型與可持續生態未來。
三 市場洞察
環保行業的市場趨勢分析,提出針對性市場洞察建議。
零“碳”進博!
11月5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拉開帷幕,“零碳”“綠色”“無廢”是本屆進博會的關鍵詞。
為實現“零碳進博”“零塑標準”“綠色辦展”,第七屆進博會圍繞綠色展臺、綠色搭建、綠色運輸、綠色餐飲等方面,不斷探索綠色辦展的措施。
用電是綠色的。為實現100%全綠電辦進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購買綠證1000萬千瓦時,以“零碳排”用能辦展,保證第七屆進博會前后兩個月的綠色電力消費需求,預計可減少碳排放約4200噸,綠色電力消費規模和時長為歷屆之最。
展臺搭建是綠色的。進博會展臺從設計到進場搭建直至最終拆除階段,全過程都遵循“6R概念”,展臺搭建過程中,采用簡化和模塊化設計,使用可再生和可循環利用材料,減少廢棄物和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確保安全施工。
運輸是綠色的。進博會展區較多,展示展品均為境外生產,來源地廣泛,為了在保護商品的同時提高運輸效率、有效降碳,進博會通過對運輸線路、倉庫地址進行合理布局與規劃,縮短運輸路線,提高車輛裝載率、投入新能源貨運車等措施,實現節能降碳的目標。同時,在包裝環節,杜絕一次性塑料外包裝及相關捆扎材料的使用,減少資源損耗。
能源管理是綠色的。進博會利用智能化系統,實現能耗設備的精細化管理,打造了一系列低碳設計理念和技術應用。
餐飲是綠色的。飲食的“綠色”從固定餐飲企業延伸至臨時餐飲、保障餐飲企業,倡導使用可降解餐具、打包盒、打包袋等。進博會始終做好綠色餐飲宣傳、引導工作,開展光盤行動自律倡議活動,持續打造進博會餐飲服務“零塑標準”。
展會運營是綠色的。進博會不斷強化“無廢辦公”精細化管理,倡導雙面打印、節能用電等綠色辦公行為,提升運行效率。
出行也是綠色的。進博會與新能源汽車品牌合作,引入不少于50輛純電接待車輛,并積極拓展服務外延,提供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專屬換電站和充電樁,鼓勵參展觀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實現“雙碳”目標也是我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兩者相向而行,激發出更多的綠色能量,以更少的碳排放辦出更好的進博會。
多年來,中器聚焦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精誠合作攜手并進,堅定步伐邁向“國際化、專業化、產業化”前沿,助力營造更加清潔美好地球家園。
四 技術前沿
介紹最新技術成果和創新應用,展示低碳環保創新活力。
多指標實現2030年目標!我國碳強度持續下降
11月6日,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全面推動“國家自主貢獻”實施,并取得積極成效。在森林蓄積量等方面,均已提前實現2030年目標。
國家自主貢獻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各締約方根據自身情況來自主確定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我國確定的國家自主貢獻,是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努力爭取實現碳中和。
2023年,我國持續推動碳強度下降工作,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了17.9%;森林蓄積量達到了194.93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65億立方米,已經實現2030年目標。截至2024年7月底,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了12.06億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多實現了2030年的裝機容量目標,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了解,我國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將基于國情,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按照《巴黎協定》及去年通過的“阿聯酋共識”,在2025年適時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通報2035年的國家自主貢獻。
中器賡續前行積極響應可持續發展號召,減污降碳持續拓展資源化應用場景,推動綠色新質生產力,倡導節能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實現我國“雙碳”戰略目標貢獻企業之力。
五 中器動態
中器身躬力行,分享最新動態。
01【立冬至綠意】“中器環境”匠心守護綠水青山
11月7日,立冬至。氣溫走低,植物生長減緩,尤其是北方地區植物進入休眠狀態,大氣中的CO2濃度會出現季節性升高趨勢;而在溫帶熱帶氣候溫和地區,植物活動持續進行光合作用,吸收減少大氣中的CO2。自然之力的增減相抵,是對抗溫室效應,維持生態平衡的巧妙解法。
綠意至,中器作為上海市危廢、固廢收集處理領域佼佼者,憑借規范、專業、高效技術服務以及強大資源整合優勢,為政府、園區、千余家企事業單位一站式解決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問題,攜手破解處置難、超長囤積、處置成本高等諸多困境難題,共建共享共治城市綠意新氣象!
02【記者節·特別推薦】探秘中器“綠色項目庫”
11月8日,第25個中國記者節來臨,中器致敬廣大新聞工作者,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探尋真相追趕時光,“澎湃正能量,傳播好聲音” 記人、記事、記時代,愿初心如磐征途如虹!
中器化身“綠色引擎小記者”,恰逢《上海市綠色項目庫管理試行辦法》正式實施之際,用“鏡頭妙筆”揭秘“中器綠色項目庫”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