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器寄語
每周行業“碳”秘精選環保熱點資訊,涵蓋新聞速覽、政策解讀、市場洞察、技術前沿及中器動態五大板塊,助您迅速精準把握行業趨勢與機遇。分享中器在環保領域的最新動態或成果亮點,彰顯智造活力,擔當新質使命。
一 新聞速覽
精選本周環保行業熱點新聞,一分鐘快速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01|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8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和服務工作,更好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從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動綠色金融與科技金融、數字金融協同發展,推動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協同發展,扎實做好金融風險評估和防控工作等四方面提出16項重點任務,并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宣傳引導、加強監督管理三項保障措施,對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02|《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4)》發布
8月30日,生態環境部消息,發布《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4)》,旨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不斷加大噪聲污染防治力度,進一步提升全國噪聲污染防治水平。這是自2011年以來,連續第13年發布。報告在總結各省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基礎上,吸收相關部門和單位工作內容,集中展示了《行動計劃》發布一年以來,各部門、各地方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新突破。報告指出,生態環境部發布實施《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工業噪聲》,推行工業企業噪聲排污許可證管理,組織開展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劃分、寧靜小區創建、城市噪聲治理評估、噪聲地圖應用等新領域試點,探索噪聲污染治理新思路、新舉措、新技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噪聲污染防治內容納入《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
03|9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發布
8月3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9月上半月(9月1日—15日)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9月上半月,全國大部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部分城市可能出現輕度污染,后期受冷空氣過程影響,北方地區擴散清除條件有所改善。西北地區受沙塵天氣影響,可能出現輕至中度污染。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部擴散條件較好,空氣質量整體以良為主,河北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部分城市部分時段預計出現輕度污染過程;長三角區域大部空氣質量整體以良為主,中北部部分城市預計出現輕度污染過程。
二 政策解讀
針對本周環保相關政策文件,深入解讀和分析,快速掌握政策影響與機遇。
生態環境部發布若干國家標準
8月3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關于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已于近期發布。《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該標準是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規定了產品碳足跡的研究范圍、應用、原則和量化方法等,主要借鑒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的ISO 14067國際標準,相較于國際上增加了編制具體產品碳足跡標準的參考框架、數據地理邊界信息建議等,填補了國內產品碳足跡核算通用標準的空白,為指導編制具體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提供依據?!墩叽胧窂南到y謀劃、共保聯治、管理效能、綠色創新等4方面提出19條重點措施,是生態環境領域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示范區在推進一體化生態環境治理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的重要舉措。
中國堅定履行國際減排承諾,同時積極推動國內產業向綠色轉型。中器始終聚焦科技環保領域減污降碳,秉持綠色發展理念,拓展建設各類產業項目致力于加強生態環境綠色一體化建設。
三 市場洞察
環保行業的市場趨勢分析,提出針對性市場洞察建議。
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成為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
8月28日,人民日報電,從國家能源局獲悉:我國深入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能源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成為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2013—2023年,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從67.4%下降到55.3%,累計下降12.1個百分點;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核電及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10.2%提高到17.9%,累計提高7.7個百分點。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超過全球的一半,累計裝機規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
中器持續不斷提升綠色能源效率,探索更高轉化效率與更低能耗排放技術路徑,鏈接海、陸、空更廣泛領域提供清潔能源更多推廣應用解決方案,力求開拓更深遠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四 技術前沿
介紹最新技術成果和創新應用,展示低碳環保創新活力。
數字賦能 海洋垃圾變寶藏
中國最大的海洋廢棄物回收項目——“藍色循環”海洋廢棄物治理項目,幾年來收集海洋廢棄物超過1.34萬噸,并獲2023年度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如此龐大的收集數量是如何做到的?海洋垃圾無人收、無處放、無利潤的問題是怎么逐一破解的?
在2019年,地方首創“海洋云倉”智慧治污模式,通過“智能裝備+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打通了收集、運輸、監管等各個環節,實現了船舶污染物有人收、有處去、方便管。2022年,省提出“藍色循環”概念,在“海洋云倉”智慧治污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政府引領、企業主導、產業協同、公眾聯動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藍色循環”新模式,把海洋污染物治理范圍從船舶油污擴大到海洋塑料。目前,已累計收集處理海洋廢棄物1.34萬噸。其中塑料廢棄物2700余噸,減少碳排放約3460噸。項目還將海洋塑料交易的20%作為“藍色共富基金”,精準惠及收集群體,累計為漁民提供了1.31億元的綠色低息貸款。
中器持續推動環??萍紕撔拢邪l推廣更先進綠色工藝技術,致力成為環境綜合治理“多面手”,共同守護蔚藍杜絕“垃圾?!?。
五 中器動態
中器身躬力行,分享最新動態。
8月30日,中器集團迎來上海市安徽商會“會長會員互動學習日”活動盛宴,聚焦環保新能源創新科技,探索“無廢城市”建設新趨勢,共議“變廢為寶”行業未來!上海市安徽商會會長洪清華為此次活動發言表示,從“中器”案例看到了以“專”為本、以“精”為要、以“特”為長、以“新”為魂的企業發展體系,了解創新能力強,堅持長期主義是世界隱形冠軍成長的共同規律。中器集團董事長張學旺分享創業故事,“創業首先要熱愛,其次要堅持,第三要創新,最后要可持續。”另外,活動主題【“守護舌尖安全”——科技創新“環”抱綠洲】,共話集團發展理念、環保版圖、環境綜合治理及全球布局。
科技是國家民族進步之魂,中器集團自2005年創辦至今,始終堅守環保賽道,秉承著“不讓一滴地溝油回流餐桌”初心使命,致力于城市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各大領域,身躬踐行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和“無廢城市”建設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