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器寄語
每周行業“碳”秘精選環保熱點資訊,涵蓋新聞速覽、政策解讀、市場洞察、技術前沿及中器動態五大板塊,助您迅速精準把握行業趨勢與機遇。分享中器在環保領域的最新動態或成果亮點,彰顯智造活力,擔當新質使命。
一 新聞速覽
精選本周環保行業熱點新聞,一分鐘快速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01|四部門聯合印發《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行動計劃》
7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4〕970號)。旨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國發〔2024〕12號)有關要求,分領域分行業實施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加快推進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行動計劃》明確了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的主要目標,部署了完善數據中心建設布局、嚴格新上項目能效水效要求、推進存量項目節能降碳改造、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廣應用節能技術裝備等重點任務,圍繞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節能節水標準體系、強化綜合政策支持、加快技術創新引領等方面加強政策保障,并對組織領導、項目實施、監督管理、宣傳引導等提出工作要求。
02|五部門聯合印發《電解鋁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
7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電解鋁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4〕972號),旨在落實《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國發〔2024〕12號)有關要求,分領域分行業實施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加快推進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深入挖掘節能降碳潛力。《行動計劃》明確了電解鋁行業節能降碳的主要目標,部署了優化產業布局和產能調控、大力推進節能降碳改造、實施非化石能源替代、推動產業鏈協同綠色發展、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等重點任務,圍繞激勵約束、資金支持、標準提升、技術創新等方面加強政策保障,并對組織領導、項目實施、監督管理、宣傳引導等提出工作要求。
03|2024年“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第八屆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舉行召開
7月21日,2024年“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在召開。生態環境部部長出席會議、致辭并作主題發言,南非森林、漁業與環境部部長喬治,巴西環境和氣候變化部副部長托尼出席會議,印度環境、森林和氣候變化部聯合秘書尼萊什線上出席會議。會上,“基礎四國”圍繞環境與氣候合作及《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等重點議題進行深入談論,共同協商應對氣候危機、推動氣候治理多邊進程的解決方案。會議原則通過《“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聯合聲明》。生態環境部表示,“基礎四國”是應對氣候危機、推動氣候治理多邊進程和國際合作的重要力量,是推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落實的中流砥柱,為凝聚各方共識、深化務實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7月22日至23日,第八屆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MoCA)舉行。本屆會議以“強化全球氣候行動,落實《巴黎協定》目標”為主題,全面總結了COP28的成果,深入討論了COP29和COP30涉及的減緩、適應、支持等主要問題,并就加強國際合作、推動能源轉型充分交換意見。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歐盟輪值主席國匈牙利、法國、美國、印度、巴西、南非、沙特、阿聯酋、阿塞拜疆、日本、韓國、新加坡等近30個國家的部長級代表出席會議。生態環境部部長指出,中方愿與各方一道,維護多邊進程、確保資金支持、推動轉型創新、打造氣候韌性、強化國際合作,為應對氣候變化不懈努力、協同發力。期待各方從全人類和子孫后代的福祉出發,找到國家利益與全球整體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推動COP29取得成功,為《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奠定堅實基礎。
二 政策解讀
針對本周環保相關政策文件,深入解讀和分析,快速掌握政策影響與機遇。
7月2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消息,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修訂并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指南(修訂版)》《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指南(修訂版)》《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指南(修訂版)》《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指南(修訂版)》。
《工作指南》圍繞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的目標要求,根據當前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的新形勢新情況進行修訂,從適用范圍、工作原則、開放內容、開放條件、開放形式、開放時間、開放程序、保障措施八個方面對開放工作進一步規范和豐富內容,提高開放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鼓勵、引導公眾積極參與設施開放工作,保障公眾的生態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截至2024年6月底,共公布四批環保設施開放單位2101家,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累計接待線上線下參訪公眾超過2.15億人次。
政策修訂旨在鼓勵和引導更多公眾投入到環?;顒又?,增強生態環境保護認知和參與度,進一步提升環保意識。正如中器始終秉持“促進循環經濟,倡導低碳生活”核心理念,通過持續科技創新和探索實踐,推進引領低碳環保生活方式與綠色發展模式。
三 市場洞察
環保行業的市場趨勢分析,提出針對性市場洞察建議。
能源化工產業鏈碳足跡聯盟成立
7月24日,光明網訊,能源化工產業鏈碳足跡聯盟成立大會召開。這是我國能源化工領域首個聚焦于碳足跡的聯盟,由中國石化聯合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國家管網、國家能源集團、中國中化、萬華化學、浙江石化等8家企業共同發起,將通過成員間技術、經驗的共享與合作,推動我國能源化工產業鏈碳足跡精準化核算與應用,推進國際合作與互認,到2027年,初步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推動形成約20個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助力行業碳減排。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一級巡視員蔣兆理在致辭中表示,能源化工產業鏈碳足跡聯盟的成立體現了能源化工行業的敢于擔當和率先垂范,對于加快構建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減排有重要意義。希望不斷壯大聯盟力量,用好聯盟平臺,積極推進產品碳足跡管理,加快從傳統的高碳模式向低碳甚至零碳模式邁進,為我國“雙碳”目標實現貢獻能源化工企業的智慧和力量。
聯盟各單位共同發布能源化工產業鏈碳足跡聯盟倡議宣言,承諾將致力于打造高質量、開放性的技術經驗分享與合作平臺,提升碳足跡的管理水平,到2027年,初步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積極推動能源化工產業鏈碳足跡核算標準的建立和完善,確保碳足跡數據全面、規范、準確,推動形成2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建立成員間數據合作與共享機制,統一數據結構,逐步建立具有行業特色的本土化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加強碳足跡數據應用,開展同類產品對標,不斷優化能源結構和生產工藝,加快推進低碳技術進步,帶動供應鏈低碳轉型;積極分享碳足跡管理經驗、推廣最佳實踐,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統籌開展碳足跡相關行動,促進國際互認,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彰顯責任擔當。
中器綠色征途疆域無垠,作為新能源環保科技領域標桿企業,在科技與環保的交匯點上智慧交融,進一步拓寬環保發展領域,以無邊界的視野和行動深植綠色發展理念,持久堅韌探索“碳足跡”綠色科技力量,描繪低碳可持續發展畫卷!
四 技術前沿
介紹最新技術成果和創新應用,展示低碳環保創新活力。
全球首顆,激光測碳丨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7月25日,國家航天局舉辦“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兩顆科研衛星”投入使用儀式。生態環境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氣象局、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應急管理部等單位代表共同見證兩星投入使用證書的簽署。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世界首顆采用激光主動探測手段的高精度大氣環境遙感衛星,利用主動激光、高光譜、多光譜、高精度偏振等多種手段綜合觀測,可對大氣細顆粒物、污染氣體、溫室氣體、云和氣溶膠以及陸表、水體等環境要素開展大范圍、連續、動態、全天時的綜合監測,首次實現了全球全天時1PPM高精度CO?柱濃度探測。本次發布的首批應用成果包括首個高精度全球全天時二氧化碳柱濃度分布圖,首個全球二氧化氮柱濃度遙感圖,全球臭氧柱濃度遙感圖,全球PM2.5產品分布遙感圖等20余項產品。
衛星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我國在大氣遙感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將有力服務于“碳達峰、碳中和”和建設美麗中國國家戰略,助力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為持續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隨著科研衛星正式投入使用,我國大氣環境監測和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領域亦將迎來突破性進展,進一步加速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中器緊跟國家政策方針,搶抓科研碩果新機遇,在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道路上持續深耕,提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更為國家“雙碳”戰略目標貢獻企業力量。
五 中器動態
中器身躬力行,分享最新動態。
近日,申城三伏天高溫酷暑,中器一線工作者堅守驕陽炙烤、守望城市運轉,用汗水凝成清涼綠意。在中器“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利用”場域,承擔著維護城市環境清潔衛生的第一手保障重任。在餐廢油脂收運最前線,中器員工高峰收運,循環往復搶出“加速度”。董事長張學旺心系一線、時刻掛念、引以為傲,傳遞誠摯問候,中器人奔赴各場域開展高溫慰問。